心灵猎人,两季加起来不到20集,集集精品。

导演和制作自不必说,大卫芬奇用拍电影的态度对待美剧,看似严肃刻板,缺乏娱乐属性,背后却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剧中的光影构图和色调都极到位,每一帧截出来,都不像美剧,谁看了都会觉得是电影。剪辑上追求精简到位,没有冗余的镜头,几处快速剪辑也颇受好评。演员选角,在影视体系极为发达的美国并不是个问题,我对三位主角也很满意。细腻的白男硬汉bill,冷漠偏执的天才holden,理智的les女博士wendy,都是好角色,配的也是好演员,让人看了就觉得,“没错,这些人就是他们”。

最吸引我的还是题材内容,犯罪心理学的诞生。

该剧主要描述了一个小团队,通过和重刑犯面谈、参与实际判案,创建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体系。惊悚、恐怖、猎奇、犯罪四个标签,在如今的b站影视区早已是流量密码。但这部剧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讨论犯罪行为,但没有血腥恐怖的作案场面,更多的是清理后的、相对日常的作案现场。 讨论罪犯,但没有变态猎奇和神话色彩,被关在杂乱监狱的犯人,走下了幻想构筑的神坛。他们叙述的内容,比起说书的跌宕起伏,更像闲聊,听他们念念叨叨,甚至有点无聊。骇人的重刑犯、可怖的作案手法,流量密码中的噱头都被一样样卸去,剩下的还有什么?唯剩犯罪心理学本身。

我们的主角,不是个人主义下全知全能大英雄,纵使是被夸赞有天赋直觉的holden,也需要在wendy的科学分析引导下前进。从台词到行为,反复强化了剧集的主题和主角们的目的,他们期望这门新领域的研究可以引导破案思路。期待以科学的光芒引领实践前进,是三个理想主义者的坚持。

心理学的内容获取,主角们期待从和罪犯的面谈中有所启发。他们在一场场面谈中,试着寻找角度,撬开犯罪者内心封存的人性幽暗之处,探究犯罪的本质源头。谈话内容对观众的效果,从bill和holden在酒会上的描述中,可见区别。面对着被各个重刑犯吸引而来的听众,bill能有效提炼对话中的“戏剧片段”加以修饰,包装成社交场合吸引人的段子,而holden总是干巴巴地陈述精神分析理论和结论,听得观众一一离场。

此处的剧情安排,不光作用于人物的性格,更多是传达了调侃的意味,仿佛导演坐在屏幕后说,“我知道你们想看什么”。

带着这份调侃回看每次对谈,看似平平无奇,却暗流涌动。用语言和问题探究人的情绪,仿佛用极细的探针,下浅深入对方的思维之海,寻找珍珠,又或是扭曲的海怪。过程本身细致入微,没有任何拳脚相加的表面功夫,皆是都是水面下的对峙,在一些观众看来,无聊透顶,昏昏欲睡。这样的观影安排,不光考验剧中的角色,更是考验观众。wendy困惑,如何让罪犯回答她的问题。观众困惑,几个人干聊天,好看在哪里?

导演也没为难人,他抛出艾德作为线索角色。艾德最大的特质是,他对自我的认识足够清醒和深刻,具备完全的坦诚和接纳,同时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相对于其它或含糊其辞或胡言乱语的杀手,他的言语仿佛说明书一般清晰。不要低估艾德的这份能力。我们可以用自己测试一下,在一些情绪比较激动的场景下,吵架、分手、争执时,我是如何思考、感受的,我认为我为何会发脾气、哭泣、伤心。 很多人是无法清晰的感受自我的,也做不到给出清晰明确的回答。甚至到年老时,都做不到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感觉。对于犯罪这种遥远的行为,很多人更加缺乏感知了。包括剧中的一些杀手,说不清楚同伴和自己什么关系,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犯罪,甚至不承认自己杀过人。

艾德作为剧中第一个出场的杀手,他的清晰和理智,像是一个参考系。不光让观众对后续出场的杀手有个参考标准,更是由于其强烈的参考属性,和主角团队有了更深层次的纠缠,当主角们不确定其他杀手如何动作时,会来适当请教他。

稍微跑题一下,艾德曾数次欺骗过精神医生,甚至成为了他们的助手。我认为这和他对自我的认识与接纳有关系,他接纳作为罪犯的自我,所以他不畏惧改变。有的罪犯需要自己保持独特,以满足尊严和认同感,由此他们难以改变自己的行为,这背后的原因来自缺乏自我接纳,渴望外界认同以替代。但艾德并不会。引申一下,我们中一些固执的人,保持固执、不肯改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回到上面的问题,正是由于精神分析对于提问者、回答者、旁观者三者的素质要求,以至于剧集的观感在一些时候是“卡壳”的。并不是每个杀手都能自如的叙述,他们需要引导、诱饵和阀门,holden有时能找到关键的钥匙,但他有时找不到。同样的,观众有时看着有趣,是因为剧集探索的心理层面他们熟悉,更深一层到不熟悉的领域,何谈有趣呢?

说完对谈,再看看理论引导的实践。

从剧情安排角度,引入了探案部分,回到了传统的单元剧探案模式,和每集的杀手对谈相得益彰。杀手抛出解谜线索,主角团破案,结合精神分析、刑侦审讯手段抓到凶手,是不落俗套的好看。二者结合的巅峰是贝芙莉案,单截出来这部分,都是一个完整细致的探案故事。可导演的野心不止于此,或者说,他从没想做这样一个“俗套”的探案故事。导演有着和主角三人的理想主义,他想探索更多的东西,并且希望被外界接纳。贝芙莉案时已经埋下了阴影,好像抓到了凶手,又好像没有。延伸到后续的亚特兰大案,同样是这样,好像抓到了凶手,大快人心了,可又好像没有。

导演不想让角色们成为福尔摩斯一样的“神探”,也没有让他们成为华生一样的“助手工具人”,赋予了他们更多的人性和缺憾。不光破不了案、抓不到凶手,还有领导的施压、同事的叛变、亲密关系的矛盾、伴侣的到来和离开,团队的三个伙伴都没有逃开日常生活的诅咒。这部剧从第二季也彻底走向了爽剧的反面,观众确信,我们的主角是且一定是普通人了,他们没比在座的任何一位高明,也没比哪个基层员工更拥有权力,同样被生活的鸡毛蒜皮、体制的繁琐流程和领导的压力困扰着。观众对三人版福尔摩斯的期待破碎,剧集的第三季也一同破碎了。

背离爽点的路走了太远,观众自然是不会买账的,收视率降低,后续遥遥无期。看完第一季的观众,难免忍不住为一个好题材的故事腰斩而伤心,愤恨的埋怨第二季的编剧。剧里的心灵神探无力救出任何一位黑人小孩,现实中的心灵神探却开创了犯罪心理学这一重要学科。导演的理想与尝试失败了,但我们还是可以稍微自我安慰一下,他们终归还是会到达理想与科学的彼岸的。


心灵猎人 第一季Mindhunter(2017)

又名:破案神探(港/台) / 读心神探 / 心理神探 / 心灵猎手 / Mind Hunter

主演:乔纳森·格罗夫 霍特·麦克卡兰尼 安娜·托芙 汉娜·格罗斯 桑尼·瓦利森蒂 斯泰西·罗卡 乔·塔特尔 科特·史密斯 阿尔伯特·琼斯 劳伦·格莱齐尔 迈克尔·瑟沃瑞斯 当·诺伍德 朱恩·卡里尔 卡梅隆·布莱顿 内森·科德里 谢拉·艾琳娜·麦克莱恩 埃里克·詹森 雷吉·戴维斯 布莱斯·霍华德 约瑟夫·克罗斯 马克·库迪奇 海皮·安德森 杰西·C·博伊德 皮特·穆尔尼克 迈克尔·帕克 布伦特·塞克斯顿 保罗·卡拉夫特斯 德鲁·塞尔策 艾米莉·贝吉尔 Zachary Scott Ross Gareth Williams 

导演:大卫·芬奇 / 安德鲁·道格拉斯 / 阿斯弗·卡帕迪尔 / 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 编剧:约翰·道格拉斯 John Douglas/乔·彭豪尔 Joe Penhall/Mark Olshaker/珍妮弗·海利 Jennifer Haley/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Tobias Lindholm/多米尼克·奥兰多 Dominic Orlando/鲁比·雷·斯皮格尔 Ruby Rae Spiegel/Erin Levy/Carly Wray

心灵猎人 第一季的影评

西泠
西泠 • 暗示